12月2日上午,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广州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习近平指出,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今天,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会议以“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知名政治家、战略家、学者、企业家、外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驻华代表参会,与中国有关部委和地方负责人、学者、企业家展开对话,共同研讨交流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世界一流粤港澳大湾区等重要内容,展示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传递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积极信息,提振世界各国共同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信心,帮助国际社会更好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广州故事。
在大会演讲环节,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中国国创会创始会长、学术委员会主席郑必坚,奥地利前总理沃尔夫冈·许塞尔,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中国国创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名誉主席、亚洲协会全球主席约翰·桑顿发表演讲。大会演讲环节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王超主持。
何维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在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的结果。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中国共产党发挥着坚强的核心领导作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肩战斗、砥砺前行。
孙卫东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倡导的重要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懈的追求目标,是解决世界面临难题的中国方案。读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需要读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把握历史规律、推动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是开放包容、引领时代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倡导、与世界携手的坚定行动。欢迎更多朋友积极参与到“读懂中国”的行列中来,把真实的中国传递给世界,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穆拉图表示,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共建“一带一路”给包括埃塞俄比亚在内的相关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在非洲,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等先后通车运营,成为拉动东非乃至整个非洲国家纵深发展的重要通道。共建“一带一路”走过十年,给世界带来引人注目的深刻变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郑必坚认为,百年变局下中国至少有三大新作为,一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中国现代化,二是在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和平崛起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在创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之初,一开始就坚持三个“读懂”,这就是“读懂中国”、“读懂世界”、“读懂百年变局”。如果我们这个国际会议,能够帮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同时又帮助中国更好地“读懂世界”“读懂百年变局”,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以持久的努力,减少“读懂赤字”。
沃尔夫冈·许塞尔说,面对全球性的变革和挑战,我们没有办法独善其身,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我们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必须寻求邻居和伙伴的合作。如今,中美、中欧、美欧的贸易额仍在不断上升,我们必须相互协作。全球化是走出贫困的关键,也是我们走向繁荣的关键,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谢春涛说,2013年3月,面对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习近平主席着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共创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回首十年历程,习近平主席一次次系统阐述,一次次真诚呼吁,不断讲述中国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心和愿景,深化拓展这一理念的思想内涵。历经十年发展,从国家、地区、全球各层面到政治、安全、发展、文明、生态各领域,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相继构建,完善拓宽了这一理念的实现路径。
伊萨姆·沙拉夫认为,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和谐地构成一副美丽的图画。不同的文明也可以打破文化壁垒,实现和而不同、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几千年存在于古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和文明实现了交流合作,现在我们是时候探索过去,挖掘我们祖先有价值的美德,用这些美德来塑造我们的未来,特别是面对全球挑战需要全球共同体无间合作。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四个全球倡议是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
黄奇帆认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的三大积极现象,一是出口结构明显改善,随着我国十多年来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贸易高质量发展,我们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出口高端化、高附加值的态势明显;二是引进外资出现连年增长的态势,中国已成为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三是中国初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未来的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约翰·桑顿在演讲中引用美国一份政治民意调查的数据和观点。他表示,这份调查发现显示,美国人看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积极的国际社会参与者,中国人民很受美国人民的欢迎,美国人民对中国的文化和传统非常感兴趣。他说:“当普通美国人被问到如何描述中国和中国人时,88%的被访者认为是勤劳,87%的被访者认为是现代、创新,73%的被访者说中国的经济强大、稳定,70%的被访者说中国具有前瞻性,67%的被访者说中国是做生意的好地方,53%的被访者说中国具有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50%的被访者说中国有同情心、非常有爱心。”
本届会议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会议为期三天,设置了开幕式、领导致辞、主旨演讲、午餐演讲及10场平行研讨会、8场专题会议、3场闭门研讨会和一系列配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