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新能源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国际研讨会于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召开期间成功举办。多位密切关注中国发展的国际前政要与国内相关领域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
习近平主席为本届大会致贺信指出,读懂中国,关键是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新能源是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物质基础,大家围绕会议主题,就“新能源科技创新在推动我国和全球能源转型和实现低碳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国际合作在促进新能源科技创新和应用中的重要价值”、“识别和解决影响新能源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的关键问题”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研究员吴吟;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教授许勇;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孙永明;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研究员罗清平;国创会碳中和智能化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教授肖炘;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联席总裁、上海交通大学-合创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联合研发中心副主任杨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新能源首席专家邹才能委托中国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研究员李士祥先后做了主题报告。期间,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汉拷克哈姆林公司创始人、数字化制造专家克里斯·哈姆林;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学院院长,工程学院能源、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系副教授乔纳森·库伦;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以视频形式参会并作主题报告。德国荣根财团总裁彼得·荣根;国创会特聘副会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原董事长王小康;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原国土资源部调控和监测司司长刘随臣等做主题发言。
嘉宾们一致认为,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核心力量;加快新型能源体系的规划建设为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主题报告涉及的高质量发展绿色氢气和液态阳光甲醇,即绿色甲醇,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新系统,如智合能源系统,获得绿碳燃料与材料等多样产品是值得探索的重大新能源路径。新能源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不仅对于提高能源效率、保障能源安全、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实现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国际责任的重要体现。
对于国际合作推动新能源科技创新、应用和推广,嘉宾之语“创新解决能源的未来,合作塑造未来的能源”体现了会议共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国际合作,中国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速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也能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成果分享给全球,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会议由国创会碳中和智能化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教授肖炘;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教授许勇联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