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媒体报道
-
第二届“读懂中国”会议:讲述新的“中国故事”
来源:青年参考发布时间:2015-11-17
11月1日,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与会嘉宾等待入场。
11月1日至3日,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21世纪理事会共同主办,40多位各国前政要、战略家和企业界领袖参会。
1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张高丽说,今天,一批国际知名的政治家、企业家、专家学者聚集一堂,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把更多中国声音传向全球,对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国、中国了解和认识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盛会?
这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个世所瞩目的高端国际会议。和平发展的中国主导着全球1/3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大红色的长条桌架设在北京怀柔“日出东方”酒店的宴会厅内。长桌的两边,聚集着来自不同国家的前政要、企业家、学者。“沟通”、“友谊”、“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成了这一晚使用频率最高的话语。
这是一群试图在中国与西方之间架设“桥梁”的人。
他们中有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墨西哥前总统欧内斯特·塞迪略,也有LinkedIn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和斯坦福大学教授弗朗西斯·福山,以及架设这座“桥梁”的最初提议者、美国投资家尼古拉斯·贝格鲁恩。
会议的主题是“读懂中国”。
“我们期待在接下来的两天内,各位老朋友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增添正能量、注入新动力。”中国外交学会副会长卢树民说。
台下的嘉宾们对得起这声“老朋友”。
《世界邮报》主编、贝格鲁恩研究会高级顾问内森·加德尔斯就是其中之一,他会自然地在谈话中提起“一带一路”、“和平崛起”,当然也知道最新热词“十三五规划”。内森称,这样的聚会能够进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团队是中国的朋友”。
他说的“团队”是贝格鲁恩2011年发起的非政府论坛,汇聚了世界各国40多名有影响力的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领军人物。他们每年定期聚会,“就如何改善全球治理建言献策”。
“我们召开这个会的目的就是搭建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两年前,第一届“读懂中国”会议在北京召开时,发起人之一、墨西哥前总统塞迪略曾这样说。2015年11月1日,曾经的“老朋友”们又相聚了。
嘉宾们三三两两地出现在雁栖湖畔,彼此拥抱寒暄。在30年前,这一切还是难以想象的场面。“我在欧洲长大,当时的中国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国家。”尼古拉斯·贝格鲁恩曾对媒体回忆,“但现在,每个人都和中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这是一群听中国领导人讲过“和平崛起”的外国人,来到这里,他们表露的共同观点是,对中国的未来感到乐观。
最重要的,这是一个对不同国家的知识精英讲述“中国故事”的机会。
会场上,他们坐成一排,与中国国务院领导人“交流看法与认识”;会场外,他们互相讨论关于这个国家的最新话题,尝试去理解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就像内森所说的那样:“我们提问,是因为我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并且去读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如果任何人有问题想问,我们就会去问。”
两年前,也是在这些人组成的会场上,他们畅谈了中国的未来发展。
两年后,他们又齐聚于此,倾听新的中国故事。
在古典中国乐器所弹奏的《青花瓷》乐声中,晚宴厅里的外国嘉宾聊到了一块儿,中国本地参会者则纷纷上前与他们攀谈。一时间,很难分清哪些是中国人,哪些是外国人;唯一的主题,就是一处刚刚结束、另一边又已展开的沟通与交流。
(责任编辑: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