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 精彩观点

胡祖六:中国对新基建的投资将更加以市场为导向

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发布时间:2021-01-14

在未来五年,我国对新基建的支持将达10万亿人民币,带动总固定投资累计或超过17万亿人民币,对中国宏观经济带来的推动作用将非常显著。新基建规划在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根基的同时,也将助力全球经济在新冠疫情后的复苏和发展。

与传统政府主导的基建不同,中国对新基建的投资将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动用民间资本的力量。新基建所聚焦的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高科技核心领域,在一系列政策推出之前,就已经倍受市场和社会资本的关注,资本市场对新基建的反应十分积极。恒生指数最近推出了新基建指数,反映与“新基建”相关的50家A股及在香港上市内地公司的表现。即使在疫情影响下,截至上半年底,恒生中国新基建指数已获得6.2%的正回报,相比而言同一时间,恒生中国500指数、恒生指数及沪深300均为负回报,这清晰表明受政策利好的行业和企业目前受投资者青睐,资本市场对推动新基建有较大的积极性和配合意愿,所以政府应该继续鼓励民间资本在新基建涉及领域全方位地参与,这将促进资源合理分配,同时减轻国家的财政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新基建聚焦的七大行业都是高科技行业,涉及到各项信息技术的创新,因此除了像以往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以外,也必须加大对软件即软实力的投入,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创新实力。2019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相比2018年增长了12.5%,增速可喜,但是占GDP的比重也才刚刚达到2.2%,并没有完成国家“十三五”规划中2.5%的预定目标。综观全球,美国2018年该目标为2.8%,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为2.4%,某些国家例如以色列、韩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更是高达5%以上。另外,中国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理工科STEM人才资源库,2019年中国834万应届毕业生中,STEM占据的人数超过一半,然而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储备和吸引上,中国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以AI为例,全球有3.6万人的AI研究人员,但是将近一半是在为美国的企业工作,只有11%的AI人员是在中国,所以在人才地域分布上,美国几乎在每个指标都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虽然中国创新的实力近年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路上,依然任重道远。

我国新基建的加速、产业升级将显著助力于中国经济与内循环的健康发展,但是拥有向全球开放的市场、开放的经济是全面释放新基建潜力的必要前提条件。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过去两年,中国在世界银行公布的营商环境报告里排名从2018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31位,跃升了近50位,并连续两年跻身营商环境改变步伐最快的全球排名前十大经济体之一。然而,在OECD公布的全球外资现值指数排名上,中国在70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六,仅好于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尼、沙特和菲律宾,所以还有很大的开放空间。

在知识产权IP保护方面,我们也看到中国近年来的不断进步,专利申请数在2020年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都表明中国在承诺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是空头支票,而是有切实执行方案的支撑。然而也有不少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望而却步,他们很大程度上对中国的基础研发、执法的透明度、产权保护和维权意识方面仍然有非常薄弱的固有的印象。中国只有不断加强公平、公正、透明的法治市场建设,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力度,才能消除国际投资者基于中国市场的顾虑,从根本上改变打消他们对中国在IP方面特有的担心。

近年来,全球化的发展出现了一股强大的逆流,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着现代稀有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摩擦、科技堡垒、国际制裁等导致全球贸易和投资大幅减缩的大背景下,中国应该逆流而上,以完善的制度、开放的心态、合作的行动来对待外商的投资、贸易和运营,在依靠新基建等相关政策进入高质量增长的新阶段的同时,中国继续作为全球化历史性进程的重要推动力,带动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