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来了!中外嘉宾热议“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民主探索新路的伟大实践
在4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读懂中国·湾区论坛”专题论坛上,人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在了中国的民主实践上。在与会的全球政要和思想家的眼中,当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的时候,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正为人类民主发展探索出新的路径。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追求。中国共产党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指明了方向。在与会者看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了共识和力量;而中国的发展也充分说明,实现民主的形式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各国应当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别国民主发展道路,加强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1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伟大实践取得丰硕成果
论坛期间,英国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马丁·雅克抛出了一连串“灵魂质问”:“西方认为他们的治理体系是全世界最好的,好到无以复加,是中国的体系无法比拟的。那么为什么西方现在会极速走向衰落呢?中国又为什么在过去四十多年间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势难道和他们各自的治理体系没有任何关系吗?难道国家的成功与治理体系丝毫没有联系吗?难道治理体系仅仅是个装饰品,对国家政绩没有半点影响吗?”
与“质问”相对应的,则是中外学者掷地有声的判断:“对中国来说,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有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说。
在郑必坚会长看来,中国全面开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让过程民主和结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统一起来,从而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这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重要保障。
“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果,已经为占世界人口18%的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二十一世纪的现实。中国成功的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已经成为了美国和欧洲民主经济现代化的替代。”美中合作基金会执行主席米勒·怀特说。
以这次专题论坛举办地广州为例,2022年12月,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行动方案》,提出十个方面43条措施,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到人大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各方面各环节。近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首次评选出2022年度市人大代表十大履职优秀案例,涵盖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一系列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通过跟踪督办、推动解决,社会反响好,备受人民群众称赞。广州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围绕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法积极履职,以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实践,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事实胜于雄辩。在这次专题论坛上,人们采用一种别开生面的做法,即单独设立了一场专题研讨会,不仅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更有来自中国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和社区工作者,他们坐到一起,以各自的亲身实践,直接交流、讲述他们感受、经历甚至参与创造的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故事。
“读懂中国·湾区论坛”专题论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平行研讨会
中外嘉宾合影
2015年7月,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设立的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一头连着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成为设在百姓家门口的立法民意“直通车”。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待寺镇李子村党总支副书记杨梅是一名刚毕业不久的硕士研究生,她在研讨会上说,在富顺,最基层的民主被称为“院落民主”,就是基于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以院落为单位,引导群众通过一定形式参与身边事务管理全过程,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我们认为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到最基层,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基层民主和基层治理结合点,就是要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提升参与能力,从而提高人民当家作主的能力,激发人民的主体意识和他们的创造活力,真正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乡村院落落地生根。”
上海、四川的故事得到了与会嘉宾的认可,并被写入《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这本书籍。在这本书中,人们会发现更多关于中国人日常民主生活的生动故事。
新书《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发布
对中国政治制度有着深入研究的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评价说,中国式民主并非“空中楼阁”,它包括各种反馈互动机制,特别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的主要目标是致力于确保全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目前,中国各地都已经建立了人民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联系点,其中仅广东省就已经建立12209个代表联络站,基本形成以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为主、村(居)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辅的代表联系群众网格化体系。
对此,郑必坚会长说,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在选举、协商、决策、立法、管理、监督各个环节,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在实践中,今天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已经从基层民主发展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次体系,以及联系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全方位体系。这种兴旺气象,更使我们确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伟大实践,必将在中国大地上牢牢扎根,并且不断结出愈益丰硕的成果。”
02 全过程人民民主值得借鉴
在本次会议上,不少嘉宾指出,各国应根据本国实际选择符合自身现代化发展形态的民主形式,“一个国家民主与否,应该由本国民众说了算,而不是由外部少数几个人说三道四”;同时,在中国取得丰富实践成果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也为全球的民主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参考的新路径、新案例。
郑必坚会长表示,长期以来,美西方一些人以“民主”为幌子对他国颐指气使,大搞意识形态对抗和颠覆活动。这种做法不仅从根本上违背了民主这一人类共同价值,而且首先就糟蹋了他们本国的政治生活,自食恶果。
阿根廷正义党国家参议员帕利里说,民主不应该是规范人们行为和生活的工具,而是在除了保障自由、个人权利和财产之外,同时也能保障公民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发展的可能性的工具。过去5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社会体系和政治模式取得成功的见证,“我们要从根本上尊重彼此,尊重彼此的文化,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尊重彼此的决定。”
求同存异,彼此平等相待;交流互鉴,携手共创未来。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民主可以互相借鉴、互为参考。
马丁·雅克教授表示,如果一个国家运转得好,那么它的治理体系一定是卓有成效的;如果一个国家在不断衰退,那么它的治理体系肯定有明显不足。西方能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体系中学到什么?他表示,共识性、参与性、长远性、专业性和实干性,是最为突出的五个关键点,“以共识性为例,西方不少国家政治极化正在加剧,离心力越来越强,不断撕扯着社会,反观中国,却有着显著的共识,其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证明了这一点。”
“西方是否能明智谦逊地从自己的失败和中国的成功中学习经验教训呢?这不意味着要全盘采用中国的制度。真正的挑战在于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并找到将其应用于西方民主国家的方法。”他说。
03 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以推进全球治理
在研讨过程中上,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期盼和梦想:解决全球气候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广泛的公众认可和参与,需要在各国内部和各国之间展开广泛的讨论,以取得共识。
他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刻,要求我们分析不同文化中的民主本质和价值,形成广泛的讨论,才能推动广大公众知晓并认可政府的艰难决策。”
在本届“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上,米特的梦想引起了广泛共鸣。当前,世界面临大变革、大调整,人类前进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如何实现全球治理?如何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与会者提出,世界当前必须澄清围绕在“民主”议题上的种种迷思,在开放合作的基础上改善全球治理,构建起能够推动全球治理向好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集团政治’只会进一步加剧对抗,世界的发展需要良性竞争和创造性合作。在我看来,中国遵循的正是这样的原则。不以政治制度、历史道路和经济体制等为标准划分国家,而是致力于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威胁,走发展和进步道路。”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伊万·梅利尼科夫说。
一些与会嘉宾表示,中国尊重其他国家的民主发展路径和模式,同时提供了重要的公共产品,如“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中国强调的是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和平与发展。”
帕利里等嘉宾注意到,目前的全球治理结构正面临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霸权主义抬头的挑战,不能反映全世界人民的观点和利益的多样性,亟待调整和重塑,由此也引发国际社会对民主进行反思,许多西方国家的人民纷纷表达对民主的不满。
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说,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启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境界,“世界文明要交流互鉴,世界文明是百花园,是大舞台,我们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能把民主人权和自由工具化、垄断化、武器化,作为攻击他人,拉帮结伙的工具,这样是不利于构建世界大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我们讲民主是在世界开展对话,世界是百花园、大舞台,不是像某些国家的政客说的,是拳台、擂台、有你没我、你上我下、你输我赢,我们要本着求同存异,包容互鉴的态度,推进政治对话,推进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