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印度尼西亚主流英文报刊《雅加达邮报》刊登了印尼学者优素福·瓦南迪撰写的文章,原题为Restoring the habit of dialogue, reinforcing inclusive principles。瓦南迪在文中称赞了“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重大意义,并阐述了历史上不同文明间的融合对促进和平与合作的意义。文章高度赞扬了中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认为中国的价值观与行动能够支持全球和平与发展。
11月22日,《参考消息》第15版转载了该篇文章。
以下为中文原文:
唐纳德·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提醒我们,我们不能将国际秩序视为理所当然。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美国采取了更加孤立的立场,退出了《巴黎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还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削弱了该区域加强贸易和外交关系的希望。
尽管特朗普将如何领导他的第二任期政府仍不确定,但近年来不健康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野心已经破坏了全球稳定。
代价已经过于高昂。加沙、乌克兰、苏丹等地的人道主义危机受害者们孤立无助。应对技术进步、气候变化和卫生紧急状况等全球性挑战的努力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产业政策措施而受到阻碍。
世界必须恢复保持对话的习惯,强化包容性对话原则。虽然对话可能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或令各方都满意,但它能够促进相互理解,并为交流各种思想提供平台。
正是包容性原则促使印度尼西亚于1955年组织了亚非会议,这一会议巩固了独立和反对殖民主义的思想。
印尼认为对话是有益的,并珍惜任何就世界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有意义对话的机会。
下个月,我将前往广州参加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该活动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
在此关键时刻,我认为这次会议意义重大,因为大国常常被世界误解。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为“人类共同价值观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学习”作发言准备时,我思考了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的历史融合。
就印尼而言,我们自己的文明是多种文明的混合体,包括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
虽然这两种文明各具特色,但它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使它们能够和平共处,并在历史上影响了彼此。印尼是观察这种融合的极佳地点。
在全球层面,伊斯兰价值观与中国价值观的融合为加强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在促进沙特阿拉伯与伊朗之间的政治和解以及促进巴勒斯坦各政治派别之间的对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通过其行动和声明,一贯表明支持和平解决加沙和中东地区的危机,这也是印尼长期以来一直倡导的。
共同的人道主义、和平和尊重法治的价值观无疑将成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深化合作的基础。
毕竟,要恢复国际秩序,仅仅了解中国是不够的。我们同样需要更好地了解美国和其他大国,我们最重要的是倾听急需我们帮助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声音。
在这方面,没有比恢复对话习惯更好的途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