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将于11月20-22日在广州召开
经中央批准,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将于2020年11月20日至22日在广州举行。本届会议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广东省人民政府、21世纪理事会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承办,CGTN智库协办。【查看详情】
“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的中国实践与世界贡献”专题展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更好地宣传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就和中国经验,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将与新华社联合举办“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的中国实践与世界贡献”专题展览。
-
-
郑必坚:读懂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重点是要“读懂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认识到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必将带来“中国发展的新动能”和“全球合作的新机遇”。
博古睿:一个健康的星球需要大国开展合作
如果一个人足够强健,他就会感到比较放松。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达到了这样的状态,中国积极参与到世界的活动中,这种参与是有益、有价值的。中国不仅仅是自力更生,而且还可以帮助别人。
徐麟:改革开放是中国与世界共发展的伟大历程
改革开放是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构建“一带一路”,不仅把中国的机遇变成中国的发展,更把中国的机遇打造成世界的机遇。
戈登·布朗:唯一前进的道路就是负责任的合作
我认为,唯一前进的道路就是负责任的合作。正如郑校长早上所说,我们认识到我们未来是共同的,需要有人类命运共同体。当然最重要的决定还是掌握在各国政府手中,要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做决策。因此,我们要关注如何达到平衡,包括国家的自主权力以及国际合作的必要性,这样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李君如:谈“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人民城市”新概念将如何激发城市的内在活力,实现城市繁荣?又如何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张燕生:谈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党的十九大向全世界庄严宣示,中国将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更加全面开放,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特征。
温国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外开放新实践。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是新时代对外开放、为整个大湾区人民谋福祉的重大举措,是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平台新实践。
刘遵义:互联互通是区域发展战略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区域发展战略所覆盖的地区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过度集中或者过度放权都要避免。现在的发展战略,像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和河北这一省两市,还有长江和粤港澳大湾区,都不是特别的大,但基本上也是一个省的规模。
朱民:中美贸易摩擦,将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巨大影响
这场竞争不仅是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会产生全球性的影响。中美其实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今天,美国周期上正好处在一个巅峰,而中国的经济正在加速,但仍然会保持较稳健的市场,可以且能够实现一个向上的发展。我认为在2020年中国经济将比美国经济处于一个更加有利的位置。
李萌:中国的科技创新始终秉持国际化观念
中国在科技创新的过程当中,始终秉持的是一个国际化的观念,我们非常强调要开展国际的开放的合作,特别是以全球视野考虑中国的创新问题,也愿意和各国分享科技发展产业创新的成就,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增长的问题、贫困的问题、饥饿的问题和战争的问题做出我们科技所应有的贡献。
庄国泰:科技创新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抓手
我们充分意识到,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中国政府认为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应对生态环境挑战,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利器,也是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利抓手。
曹诗权:科技创新关乎国家重大战略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关乎民生福祉,关乎社会稳定,关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我们始终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忧患思维和法治思维,敏锐感知科学谋划前瞻布局。切实把握好发展与安全、创新与治理、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效益与公平、技术与风险的五对基本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