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研讨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
2023-12-12 来源: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

2023年12月3日,“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围绕“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举行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刘兴华主持。


中外1.jpg


奥地利前总理沃尔夫冈·许塞尔说,现在有一个强劲反对全球化的趋势。如果想重构全球价值链及全球化的话,就需要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和全球化。他以切身经历和国际视野分析了全球化的双重性,而且提出了在当今技术进步条件下,特别是碳中和的背景下,全球各国特别是中国、美国、欧盟要加强合作,共同完善治理体系,建立一个公平竞争、安全有效的全球化。这样的全球化包括各种各样的供应链、产业链,以及生产要素广泛的流动,以促进各国经济繁荣,使得所有人都能够从中受益。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王洪章在发言中表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是各国的共同的责任,其实也是各国共同发展的需要。要以技术创新为主导,重塑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他还特别从中国强化金融管理、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促进完善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提出重要建议。

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发言时提出三个判断,一是未来五年,亚太地区和中国将成为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心;二是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链主地位;三是中国将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规则、规矩、标准的制度型开放,打造中国特色的开放、稳定、安全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这是未来中国经济50年内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同时他对中国和欧美在碳达峰、碳中和、碳减排的背景下如何共同打造全球价值链、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提出建议。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围绕供应链区域化趋势下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提出三点看法。一是随着中国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转型升级,不仅将形成区域内产业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市场,也将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优化调整提供重要的推动力;二是东盟开始成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所在。中国加快在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将为中国产业安全创造重要的条件;三是把向东盟单边开放作为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是重大举措,未来三到至五年成为战略窗口期。


中外2.jpg


葡萄牙前就业部长、欧洲进步研究基金会主席玛丽亚·若昂·罗德里格斯认为全球供应链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让每个国家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充分推进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如今全球正向工业3.0迈进,也许会重组供应链,世界在这个关头要重新开放而不是要脱钩。脱钩是非常不可能的;脱钩不是欧盟的立场;中欧之间有很多广阔的合作空间。她还介绍了欧洲通过产业政策促进创新,减少碳排放、保护劳工、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打造数字供应链、加强税收合作等方面内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发言时从当前新的国际环境呈现出的新特点、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的新机遇,以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分析并提出对于重构全球价值链和重塑供应链新格局的思路和实施路径。他说,中国的新发展格局会改变未来的全球的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中国式现代化要给世界创造公共产品,比如“一带一路”会使世界更加平衡协调,而且要力争构筑更好的社会安全网来帮助全球化受损的人群、企业、国家、地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深度分析了今年来国际经贸演进的态势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演进的格局,并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四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中国深化跟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以及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方向和具体路径。对于今后加强中国和东盟供应链的合作,他强调了坚持互联互通、坚守多边规则、规范安全管理以及推进自由便利四个重点原则。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说,他认为全球化不会死亡,也不会终结,全球化只不过是拐了弯,而且过程是换轨。他认为未来出现两个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心的趋势非常明显,一个是以中国为主体的亚洲中心,另一个是以美国为主体的西方的中心。建议中国进一步扩大单边开放,与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基础设施合作,同时要大力降低中国本土物流的成本,推进科技创新。

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唐睿思在发言中援引自己的调研成果,说中国电子制造业最大优势是规模化的产业集群。欧洲国家受访者认为欧洲企业离开中国的可能性较低。提出在如今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中美供应链和科技合作可能出现的前景,以及探讨在技术、人才、资本等方面企业发展和各国合作的路径。


中外3.jpg


刘兴华在做会议总结时说,现在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是由各国要素禀赋改变、国际经贸发展规律而形成的周期性重构,也是各国产业间分工关系重新调整的结构性重构;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成的技术创新性重构,也是局部地区冲突以及非传统安全造成的地缘政治性重构。正因为如此,当前的全球价值链重构同时呈现出新型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两种似乎是相悖的特征。我们既要看到逆全球化带来风险和挑战的一面,也要看到新型全球化不可逆转的一面。全球价值链重构意味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的深刻改变。中国要从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出发,积极主动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稳定、韧性、安全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这个基础上重构数字智能化、绿色低碳时代和命运共同体时代的全球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