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庆坊历史上曾是广州最繁华的核心城区。然而随着城市中心东移,这里一度破败衰落:线缆交织、多栋建筑严重损坏;社区卫生、消防等问题堪忧;民间手工艺乏人问津、年轻人纷纷外流。经过几年的改造,永庆坊被注入新的活力,恢复了往日风采。它如今被称为“广州最美老街”,成为年轻人竞相种草打卡的“网红”新地标。这条百年古街究竟是如何从“老城危旧房”走到“文化新地标”?让我们和总台联合国中文日青年文化使者——瑞典戏剧演员天木一起寻找“老城市、新活力”的密码。
专家解读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 李君如表示,外国青年到永庆坊去参观、去调研、去走访,看到的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地方。看到中国是如何把传统的历史传承和当代的都市生活结合起来,形成现代化的新城区。所以,中国式现代化是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就必须考虑到各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传承、民情风俗。
李君如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到永庆坊去参观过,他讲了句非常重要的话,“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对世界各国来讲,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来讲,要走向现代化,不一定非要走西方走过的路,不一定非要去搬西方的那一套,而是从本国的历史、本国的文化传承中去探索,符合本国文化特点的现代化。
打卡非遗工作室 跟传承人学广彩 挑战“荔枝杯”
听说这里聚集着近20家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刚走进来我就看到了跟着广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谭广辉学画广彩的体验招牌。
我以前就听说过广彩,但是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体验。谭大师告诉我,广彩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一直都是广州重要的对外商品之一,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在谭大师作品展柜里,有一个杯子非常特别,上面的荔枝栩栩如生。谭大师解释说,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广州茶叙用的同款杯子,而荔枝也是岭南的代表。谭大师同意教我画荔枝杯,当我开始体验才发现,这个挑战并不容易。
天木:您画的荔枝看起来可以拿走,有点3D的感觉。
广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谭广辉:好像球一样。
天木:对,有一点3D的感觉。
天木:我画的开始像个披萨,现在变成了一个差不多能看的荔枝,老师很厉害。
做荔枝杯让我这个外国人也爱上了广彩。一路上,像谭大师这样的大师工作室还有很多,这里汇聚了广彩、广绣、珐琅、骨雕、榄雕、醒狮、饼印、箫笛、古琴等项目的近20个非遗大师工作室,是集体验互动、展示和销售于一体的主题街区,成为永庆坊的一大特色。
探访粤剧博物馆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更自豪 粤剧博物馆成热门打卡地
从谭大师的工作坊出来,我的下一站是粤剧博物馆。作为戏剧演员,听说这里每天都有现场表演,我一定要来现场打卡。没想到这里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漂亮的园林里看戏。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在这里津津有味看戏的,有很多年轻人,还有不少小孩子。我好奇地问周围的人,一个年轻女孩告诉我,这是她第一次来永庆坊,很喜欢戏剧,所以第一站就来到粤剧博物馆。还有当地人告诉我说,现在年轻人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更加自豪了,粤剧博物馆也成了一个很新潮的地方。
探访“微改造”工地 老街修复“绣花”功夫
我去过很多国家,我知道失去活力的老城区,时间久了一定会沦为贫民窟。但在永庆坊,我发现他们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也很重视老城区居民的生活感受。除了打造热闹的非遗街,这里的老城区改造修复工作也在持续进行中。
天木:这里在修路吗?
荔湾区更新中心项目负责人 周毅:做老街巷的麻石修复,你可以体验一下石头有多重。
天木:啊好重,好重。
这位项目负责人告诉我,施工人员正在修复的麻石是广州以前老城区街巷用的石头,老城区的居民看着这些石头都是有记忆的。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岭南特色风貌的同时,也会兼顾下水道排污,施工人员需要把麻石整块挖开,重新铺设管道后再恢复原貌。这位负责人说,永庆坊的改造修复不是简单的翻新,都是用“绣花功夫”在做。到底什么是“绣花功夫”?他带我到了另外一个施工现场。
他介绍说,丝缝墙工艺是一项极其精细的工作,要求勾缝仅有1-3毫米,对师傅们的技艺要求极高。精准的尺寸控制和均匀的缝隙填充是保证质量和美观的关键,更是传承和保留当地居民珍贵记忆的重要手段。
几位路过的老居民深有感触,他们说几代人都住在这里,一直关注着这里的改造和变化,原来的臭水沟变成了漂亮的河道。他们说这里的老房子艺术性很高,有漂亮的彩色玻璃,这些都保留了下来,修复很费时间。我想这也是永庆坊的“绣花功夫”吧。
行走在永庆坊,处处都能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碰撞,有一句话尤其让我感动,"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或许这正是“老城区、新活力”的流量密码吧。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题为《读懂中国——中欧青年“中国式现代化”调研行丨“老城危旧房”如何成为“文化新地标”?揭秘永庆坊的“流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