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政要、学者共话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12-04 来源: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

 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于12月3日上午开幕。当天下午,会议举行了两场重磅嘉宾对话活动。十多位中外知名政要、学者共话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前景和机遇,以及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改革是中国的一大特色

今年7月举行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立足新起点系统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采取一系列举措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本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主题即为“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新机遇”。

 “如果要问今天中国政治术语中叫得最响的、最吸引人的是什么概念?就是改革。”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说,改革之所以备受重视,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思维方法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机制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每届大会的三中全会通常都聚焦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认为,本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主题使人为之一振,很好诠释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同时向世界宣示中国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新的提法,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尼泊尔前总理、尼共(联社)资深领导人贾拉·纳特·卡纳尔说,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通过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实现了快速发展,用了40年就成为现代化的繁荣经济体。中国在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实力以及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都在扩大,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如此。”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说,为了应对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开放。

乍得前总理萨莱赫·凯布扎博说,中国的改革受到世界各国欣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善于对自身发展进行规划,让乍得等国家学到很多东西。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说,中国的改革不应放缓,强有力的经济也有助于加强政治影响力。改革是中国的一大特色,而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

 “要抢抓时间,改革不能拖”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彭森说,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把当前存在的一些体制短板尽快补起来,例如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民营经济投资信心不足、政府和市场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等,都是下一步改革深化最重要的任务。

“要抢抓时间,改革不能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说,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到2029年新中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改革任务,而当前很多制度设计还有待推动落实。美国新政府也要推动改革,但中国绝不能走美国“对内改革,对外封闭”的道路,改革的成效应该是更广阔的世界、更广阔的市场。

彭森表示,国家正加快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民营经济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伴相生,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一定要认定发展民营经济是长期国策,千万不能动摇,民营经济还会迎来发展的新浪潮。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中国经济转型成功不仅是中国的事情,而且关乎世界。在谈到正在进行的中欧电动汽车反补贴磋商时,他指出反补贴税是政治色彩浓厚的做法。面对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决定自主开放、单边开放,将逐步出台更多的单边开放举措,这一点至关重要。

李君如指出,教育制度改革在所有改革当中处于一个根本地位。中国要培养自己的创新型人才,要从教育制度改革着手。这将是今后5年到10年间实现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单边开放是近年中国开放的特征

11月30日起,中国正式开始对保加利亚等8个欧洲国家和日本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至此,去年以来,中国已对38个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并将免签停留期间延长至30天。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预测,2024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次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九成以上。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表示,单边开放是近几年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特征,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来到中国。中国将在其他领域拓展单边开放的范围。郑永年说,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外国投资者可以在一些城市设立全资医院,而在制造业领域,中国也已全面取消对外资的限制。中国单边开放应该向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同时拓展。

黎巴嫩前总理哈桑·迪亚卜说,黎巴嫩是个小国,但在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黎巴嫩社会十分多元,并面向全世界开放,这是黎巴嫩能够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关键因素。在他看来,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也将为世界市场进一步创造经济合作的机会。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王洪章表示,在当前全球贸易复杂形势下,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对外贸易依然强劲,对外投资也有显著增长,中国对世界经济做出的贡献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已在挥舞其“关税大棒”,令世界各国感到焦虑。澳大利亚前外长鲍勃·卡尔坦言,澳大利亚与美国的战略联系过于密切,但澳大利亚国内各派都存有共识,那就是跟随美国遏制中国不符合澳大利亚的利益,因为中国在澳大利亚出口商品和服务中占比达到35%,并且在继续增长。他提到,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中国还需要利用自己的外交能力消除国际投资者的疑虑。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姚洋说,中国可能是过去50年从全球化中受益最大的国家之一。美国现在认为全球化不符合美国利益,因为把国内出现的问题归咎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中国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来捍卫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一起维护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国际组织的顺畅运行,并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对中国存在需求,需要中国的支持实现工业化或再工业化。